发布时间: 2022-09-29 发布者:
木兰陂是中国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之一,陂首是堰闸式的滚水坝,长219.3米,高7.5米,分32孔闸门,建有33座陂墩。陂首的南北两端有两条共长500米的护陂石堤。陂内的溪水分别经过陂首南北端的“回澜桥闸”和“万金陡门”注入总长约120公里的大小沟渠,灌溉莆田的南、北洋平原,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泄涝,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。
北宋治平元年(1064年),长乐人钱四娘携金来到莆田,在樟林村旁边的将军岩前垒石筑陂,后来因为山洪暴发冲毁了陂首工程,筑陂失败,钱四娘愤而投水自尽。不久,钱四娘的同乡林从世进士又捐资十万缗,在温泉口筑陂,也因水湍流急,选址不当而告失败。宋熙宁八年(1075年),福建侯官人李宏又携资七万缗应诏而来,他和僧人冯智日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,选择在溪面广阔、水流缓慢、溪床岩石亘连的木兰山下建陂,历经八年的艰苦施工,垒石数万,终于建成了木兰陂。
木兰陂的建成使得南北洋平原的万倾良田顿成沃土,莆田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,造福千载,泽及万世。从建成至今日的近千年中,木兰陂虽历遭风、雨、洪、潮的侵袭,仍自岿然不动,巍然屹立,不断地为当地的经济发挥着作用。
后人为了纪念建陂的先贤钱四娘、林从世、李宏、冯智日等,在木兰陂的南岸修建了“协应庙”,现在辟为“木兰陂纪念馆”。馆内有四位先贤的塑像,同时还保存有明代以来众多名人撰写的碑石。新中国成立后,新建有木兰倒虹吸管,引进了东圳水库的渠水,使得灌溉的面积由15万亩增到25万亩。木兰陂周围风景秀丽,春季涨潮时,溪水漫陂入海,蔚为壮观,故有“木兰春涨”之称。(国家文物局)